今天是: 繁体中文
手机版 | 历史上的今天 | 帮助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我要投稿 | RSS历史网RSS订阅
历史春秋网 历史春秋网道学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儒学 >>  儒学资讯
  • 在没有退休金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养老的?
    中国现在十四亿人口,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5亿。如何让这两亿多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是摆在社会和每个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问题多多。
    2019-09-19
  • 被奉为圣人,他才是中国历史上焚书第一人
    中国历史上焚灭历史典籍的“罪人”太多了,除了战火历史典籍遭到毁灭以外,还有许多人为的焚书。最有名的当属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至今仍令人不寒而栗。
    2019-08-23
  • 内圣外王的儒家活法
    儒家对于具体的“内圣外王”的方法论,也出现了不同的主张,比如:儒家程朱理学主张“认知论”实现“内圣外王”,即主张通过外学和模仿榜样的方式,最终达到目标;陆王心学则主张“体用论”实现“内圣外王”,即主张通过内省和回归本心的方式,最终达到目标。两种方式应该都有一定的进步性,一件事物的两个面,最好是结合起来实践。
    2018-11-15
  • 酒礼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儒家的酒精神,跟中国的礼教文化紧密相关。关于“礼”,在“五四”时期被严重误读,认为“礼教吃人”,这是疑古派对先秦文化的误读、误解和盲目否定。其实如果不了解酒,就不了解先秦文化,也就不了解春秋战国,乃至于不了解夏商周。同时,不了解酒,就不能真正理解儒家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2018-11-15
  • 宋代的古文运动一开始就负载着文学与儒学双重使命
    四柳开的“文统”与“道统”传统古文曾经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断裂,第一次是自魏晋南北朝直至唐代前期,第二次则是唐末五代直至北宋前期。比较而言,如果说第一次儒学断裂导致的是文化的繁荣,形成三教并盛的文化格局,那么第二次儒学断裂导致的却是思想文化的衰落,形成道德沦丧无序的文化格局。
    2018-11-15
  • 儒家的养生之道
    儒家讲“存心养性”,“养性”不仅有助养生,更有助治国平天下。“养性”要诀是“诚”,《中庸》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所谓“诚”,是要能做到恭敬无欺,这种修养,让精神不会驰乱,对身心都有好处。
    2018-11-15
  • 王阳明: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2018-11-15
  • 儒家经典《尚书》中的10句精华,指引人生的大智慧
    《尚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原有100篇,分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出自先秦《尚书·商书·伊训》。与,结交。备,完备、完美。检身,反省自己。若,像。
    结交他人不要求他人完美无缺,反省自己唯恐比不上别人。此言君王加强道德修养的原则。
    2018-11-15
  •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10句经典名言,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出自《大学·传》第十章。道德是国家的根本,财富是国家的枝末。如果国家轻视道德,而重视财富,百姓就会相互争夺钱财。所以国君聚联财富,就会使得民众心散;国君对百姓散财,就会使得民心凝聚。因此,说出的话与事实违背,人民就会不与你讲道理;钱财来的不明不白,也会失去的不明不白。
    2018-11-15
  • 王阳明:你对了,世界就对了
    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困境、有挣扎、有痛苦、有迷茫。经过层层磨练之后。愿你自己成为太阳,驱散万里乌云,照亮来处去处,纵然身边无人守候,也可以拥有温暖自己的力量。
    2018-10-22
  • 王阳明:我的一生 不过像一只鞋
    心学或曰阳明学并不给世人提供任何现成或统一的鞋,如果有那种鞋就是枷锁和桎梏了,心学只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那双合脚的天天向上的鞋——找这双鞋的功夫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功夫是同一个功夫。
    路在脚下,“鞋”在心中。你的任务是找与走,走着找,找着走,边找边走,摸着心中的鞋,蹚过脚下的河……这只鞋阳明叫“良知”,大乘佛法叫“如来藏”。
    2018-10-22
  • 王阳明:逼出来的“龙场悟道”
    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军事上也许只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大话,但在生存哲学、生存智慧的锤炼创建时,却是必须如此的“基本原理”:不临“实事”之真际,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实实的“是”来。
    用存在主义的话说,这叫:不进入临界状态,不可能发现生存的真实境遇,也就无法看清“在”的本质。
    2018-10-22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在没有退休金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养老的?
  2. 被奉为圣人,他才是中国历史上焚书第一人
  3. 王阳明: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
  4. 儒家经典《尚书》中的10句精华,指引人生的大
  5. 王阳明:我的一生 不过像一只鞋
  6. 内圣外王的儒家活法
  7. 酒礼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8.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10句经典名言,只读一遍
  9. 宋代的古文运动一开始就负载着文学与儒学双
  10. 儒家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