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历史上的今天
|
帮助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今天是:
繁体中文
首页
上古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秦朝
汉朝
三国
两晋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世界
专栏
国学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周易
论语
史记
明史
文化
儒学
佛学
道学
古诗文
周公解梦
中医
收藏
考古
老照片
成语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儒学
>>
争鸣园地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经典名言 只读一遍 获益终生
《大学》即大人之学,其中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大学》通篇引用《诗》、《书》中的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
1.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2018-11-15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喜欢,退一寸也有退一寸的欢喜
退一寸,也有退一寸的欢喜
不同的年龄段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谁不想鱼与熊掌兼得呢?但上帝是公平的,你拥有了这个,可能就不能拥有那个。
孟子说要善于通权达变,当面对人生变化的时候,你必须做出你的选择。
2018-11-15
一个人,越活越好的7个迹象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
最好的状态无非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每天笑意满满,自信温和,不羡慕谁,也不嘲笑谁。
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有七点相似的人生智慧。
2018-11-15
人生要懂得适度,见好就收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不同于其他诸子百家的大成之作,《庄子》采用大量轶事与寓言故事,想象奇幻,结构灵活,意境开阔。
而这20个成语正是《庄子》一书的精髓所在,窥一斑而知全豹。
安常处顺——《庄子 养生主》
2018-11-07
庄子说的这些话,读了几千年都没弄明白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
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2018-11-07
《道德经》:层次高的人,都懂这4条天机
《道德经》里讲:"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思是说,层次高的人为人处世:方正但是不伤人,锐利而不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方而不割
做人方正,但是不要割伤别人。
2018-11-07
庄子: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情绪不好
是格局太小
《庄子·山木》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乘船过河,前面有船要撞上来,这个人破口大骂,骂对方不长眼。
等船撞过来,却发现对面船上没人,是个空船,刚才的满腔怒火,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2018-11-07
终于明白古人为何要近君子、远小人啦
感悟:君子庄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息。这是君子与小人外在气质的表现。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我们“看气质”。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所谓“君子不骄”就是一个人,若胸有大志,心有定力,有心灵的勇敢,他可以泰然自若而没有骄矜之气;
2018-11-06
事不虚应,居中守正;愿不轻许,讷言敏行
古人曰:“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如果动不动就拍着胸膛承诺,却每每一番慷慨激昂之后便没了下文,更不要说有什么行动与结果了。这样的人,谁会相信他呢?一诺值千金,许下承诺就要守信去做,这是为人之本,诺而无信,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的。
2018-11-06
如何与人交往,古人三句话告诉你
应该如何正确把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该如何适度约束个人欲望?先贤诸子数千年前说过的一些话,于今天的我们仍有启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过于密切了,以至于对于各自的缺点互相容忍,对于对方的错误互相包庇,发展下去必定是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朋比为奸。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18-11-06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经典名言 只读一遍 获益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喜欢,退一寸也有退一寸的欢喜
一个人,越活越好的7个迹象
人生要懂得适度,见好就收
庄子说的这些话,读了几千年都没弄明白
《道德经》:层次高的人,都懂这4条天机
庄子: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终于明白古人为何要近君子、远小人啦
事不虚应,居中守正;愿不轻许,讷言敏行
如何与人交往,古人三句话告诉你
热门点击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喜欢,退一寸也有退一寸的欢
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经典名言 只读一遍 获
《道德经》:层次高的人,都懂这4条天机
一个人,越活越好的7个迹象
人生要懂得适度,见好就收
如何与人交往,古人三句话告诉你
庄子:真正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事不虚应,居中守正;愿不轻许,讷言敏行
终于明白古人为何要近君子、远小人啦
庄子说的这些话,读了几千年都没弄明白
站内搜索:
文章
图片
书籍
高级搜索
关于本站
|
管理团队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历史春秋网 版权所有 © Lishichunqiu.com 2010-2022
苏ICP备18053235号-1